腹  膜  假  性  黏  液  瘤  互  助  联 盟

  China Pseudomyxoma  Peritonei (PMP)  Patient  Support  Group 


  自助 助人 温暖 希望

标题摘要内容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第十三届国际腹膜肿瘤学大会报道
来源: | 作者: 本站 | 发布时间: 2023-10-15 | 425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十三届国际腹膜肿瘤学大会(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eritoneal Surface Malignancies)于2023年10月3日-6日,在意大利旅游名城威尼斯召开,来自世界各地腹膜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800余人参加了本届学术盛会。来自中国的多项研究成果,备受同行关注,引发热烈讨论和热切期望。


 


图1. A:大会开幕式,在座从左到右依次为会议主席Paolo Sammartino、Paul H. Sugarbaker、Marcello Deraco教授;B:会场全景图。

 

精心组织、精彩呈现

 

 

本届大会由国际腹膜肿瘤学会(Peritoneal Surface Oncology Group International, PSOGI)主办,欧洲肿瘤外科学会、欧洲腹膜肿瘤学院、意大利米兰国立癌症研究所联合承办,PSOGI主席、美国的Paul H. Sugarbaker教授,意大利国立癌症研究所腹膜肿瘤外科主任Marcello Deraco和罗马第一大学的Paolo Sammartino教授为大会共同主席。

 

大会分为以下10个主要议题:HIPEC专家共识、结直肠癌、阑尾粘液腺癌与腹膜假粘液瘤、临床试验和注册研究、PSOGI/多中心的腹膜表面恶性肿瘤专家共识、上皮性卵巢癌与原发性腹膜癌、腹膜恶性间皮瘤、基础与转化研究、胃癌、腹膜表面恶性肿瘤的培训。

 

主题鲜明、寓意深刻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We have come a long way, we have a long way to go(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国际腹膜肿瘤学会执行委员会专家组经过反复讨论,选定这个主题,既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更有深远的学术寓意。简要回顾一下腹膜肿瘤学领域艰难曲折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这个主题的丰富内涵。

 

癌症治疗的最大难题就是癌转移,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淋巴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转移。关于淋巴结转移和血道转移,肿瘤学家经过不懈努力,上个世纪就形成了规范化诊治的临床路径。但是,对于种植转移,特别是以腹膜转移癌(简称腹膜癌)为最常见表现形式的种植转移,临床肿瘤学界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称之为临床肿瘤学发展史上的“老、大、难”问题。“老”是指该问题由来已久,长期以来的研究对于腹膜癌的发生进展理论和防治技术均无重大进展;“大”是指该问题影响面广,受危害的患者群体大;“难”是指针对难治性腹水、顽固性腹痛、快速进展性肠梗阻这三个核心症状,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根据我们国家癌症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人约420万,其中大约有76万人会出现腹膜转移癌。面对这样庞大的病人群体,临床肿瘤学界不可能“视而不见”,针对这些病人的就医需求,肿瘤医生也不可能“充耳不闻”,面临制约腹膜癌诊治进步的各种难题挑战,临床肿瘤学家更不会“绕道而行”!因此,挑战腹膜癌诊治难题,发展可行且可及的诊治技术,既是重要的学术问题和技术问题,更是重大的民生健康问题。

 

可喜可叹的是,世界各地的前沿肿瘤学家,在这一领域进行了长期艰难曲折探索。里程碑事件包括:

 

第一、正视现实。法国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Cancer 2000;88:358-63)显示,各种腹膜转移癌的平均生存期都很差,胃癌腹膜转移者为6.5个月,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者为6.9个月,胰腺癌腹膜转移者为2.9个月,其他非妇科肿瘤来源的癌症腹膜转移者为2.9个月。这个严酷事实,提醒临床肿瘤学界,必须齐心协议,集中攻关这一难题。

 

第二、攻坚克难。1994年,Paul H Sugabaker教授进行了第一例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 CRS)和腹腔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IP)。此后这项技术逐渐成熟完善,腹腔化疗升级为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一系列临床研究表明,CRS+HIPEC技术是针对腹膜转移癌的最有效治疗手段,在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胃癌腹膜转移、腹膜假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上皮性卵巢癌腹膜转移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

 

第三、国际联盟。PSOGI的发展史可追溯到英国的Basingstoke腹膜恶性肿瘤研究所,由英国的Brendan John Moran教授在美国Paul H Sugarbaker教授的协助下,于1998年成立,并举办的第一届国际腹膜肿瘤学大会。PSOGI的成立目的是凝聚全球智慧,深入探讨腹膜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制定腹膜癌的规范治疗策略,最终将腹膜癌的短期内迅速恶化乃至死亡转变为高质量长期生存。PSOGI成立至今,已经举办了13届国际腹膜肿瘤学大会,极大地推动了腹膜癌诊治技术进步和学术研究推广。

 

第四、重大挫折。任何学科的发展,都遵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规律。有高潮必有低谷,有前进必有倒退。腹膜肿瘤学领域也不例外。2018年,ASCO年会发表了PRODIGE 7研究结果,认为对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高剂量短时程奥沙利铂热灌注化疗方案并不能提高生存受益。一时间,否定HIPEC的声音甚嚣尘上,HIPEC进入低谷。

 

第五、再度中兴。PRODIGE 7研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彻底冰冻腹膜肿瘤学家临床探索的信念和热情,反倒激励他们进行更理性、更严谨的临床研究,即开展CRS+HIPEC治疗腹膜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本届大会上,日本学者Y. Yonemura教授报道了HIPEC治疗胃癌腹膜转移的阳性结果,西班牙学者A. Arjona Sanchez教授报道了HIPEC预防性T4期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阳性结果,均令人兴奋,预示着CRS+HIPEC临床研究的新高潮即将来临。

 

亮点突出、别具一格

 

 本次会议,首先着重介绍了目前关于HIPEC的专家共识,此共识由来自世界各地的145个国家和地区的腹膜癌专家,经过2轮投票制定。对于HIPEC时长,推荐为90分钟;HIPEC温度,推荐为41-43℃。但对于HIPEC方式,并未达成共识。至于HIPEC药物方面,推荐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为主,根据不同的癌种,药物的选择各不相同,如间皮瘤为顺铂联合阿霉素,腹膜假黏液瘤为顺铂联合丝裂霉素C。


对于PMP,B. Moran教授认为,目前仍有诸多未知的问题需要探索,如病理诊断的不一致性,HIPEC的药物选择,是否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无法预测的生物学行为及对复发患者的决策等。来自中国的马瑞卿主治医生,介绍了航天中心医院和北京世纪坛医院关于PMP患者的基因组测序的联合研究成果,指出PMP主要的突变为GNAS及KRAS,二者均是影响PMP患者生存的因素;同时K. Flatmark教授介绍了一种基于GNAS突变的治疗性肿瘤疫苗。这有望进一步改善PMP患者的生存。

 

近年来,除了HIPEC之外,仍发展了一些全新的腹腔化疗。首先由M. Alyami教授回顾性总结了PIPAC的相关研究,总体而言,相较于HIPEC,PIPAC的腹腔内压力更高,有利于化疗药物的渗透从而提高疗效;安全性方面,其主要不良事件为腹痛,可通过相关的药物对症治疗缓解,而没有增加肝毒性、肾毒性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V.C.J van de Vlasakker介绍了奥沙利铂EPIC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中的作用,其联合一线姑息性化疗方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

 

在基础与转化研究方面,来自美国安德森医院的l. Ito教授,利用手术标本,建立了阑尾粘液腺癌小鼠模型,并进行二代测序,发现KRAS基因是阑尾粘液腺癌的主要突变基因。同时应用KRAS基因抑制剂进行干预研究,发现小鼠的肿瘤负荷明显降低、生存期明显延长。由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与原发性结直肠癌,具有明显的肿瘤生物学差异,因此针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需要建立新的HIPEC方案。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B. Bokan教授,从HIPEC的时间、温度、药物类别3个方面,综合评价不同的HIPEC方案对于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的疗效,为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肿瘤免疫微环境是影响肿瘤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M. Dietz教授开展了树突状细胞治疗恶性腹膜间皮瘤的2期临床试验,受到了参会者的广泛关注。C. Ramos教授发现腹膜转移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可以通过IGFBP2依赖性机制调节免疫细胞表型,起到免疫抑制作用。因此,靶向共表达IGFBP2和CD38的成纤维细胞可能是有希望的治疗策略。

 

对于MPM,首先由M. Deraco介绍了米兰近30年的诊治经验,他指出,Ki-67低的患者,仅行手术治疗便可获得长期生存,但对于高Ki-67者来说,必须联合围手术期辅助治疗,才可能改善患者生存。M. Cinquini指出,目前关于MPM的化学治疗,仍主要参考于胸膜间皮瘤,方案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但MPM与胸膜间皮瘤对该方案的反应具有较大差异,因此仍需进一步探索MPM新化疗药物。此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相关药物目前也处于探索阶段,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转化及临床研究。

 

此外,胃癌腹膜转移仍是腹膜癌诊治领域的重点及难点问题,Y. Yonemura教授介绍了日本的诊治经验:腹腔镜探查、新辅助HIPEC、CRS+HIPEC及术后辅助治疗的综合诊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但对于其提出的低剂量HIPEC,有待进一步探讨其国际推广价值。

 

中国声音、嘹亮唱响

 

本次大会上,中国代表团有20人参会,学术研究亮点突出,令人瞩目。李雁教授带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腹膜肿瘤外科、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肿瘤外科的研究团队6人参会,大会报告3人,壁报交流7份。李雁教授重点报告了CAR-T治疗在腹膜恶性间皮瘤中的原创研究,苏延冬博士重点报告了微肿瘤模型在腹膜恶性间皮瘤药敏实验和临床转化研究,马茹博士重点报告了腹膜假黏液瘤的病理图像的数字病理学研究;此外,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的马瑞卿博士报道了腹膜假黏液瘤的分子病理研究,这些都发出了嘹亮的中国之声,引起了广泛兴趣和热烈讨论。此外,张颖博士、吴合亮硕士、杨锐硕士也进行了壁报交流。

 


图2. A-D:李雁教授、苏延冬博士、马茹博士、马瑞卿博士汇报;E-H:苏延冬博士、吴合亮硕士、张颖博士、杨锐硕士壁报交流。

 

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在此之前,第十二届国际腹膜肿瘤学大会于2021年在北京召开,当时由于新冠疫情,会议为线上举办,会议报告预先录制,会议进程全球直播。承办单位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国抗癌协会腹膜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大会共同主席是李雁教授(中国)、Paul H Sugarbaker教授(美国)、Yutaka Yonemura教授(日本)、David L Morris教授(澳大利亚)。世界各地的106名专家进行了大会报告,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余人收看会议盛况。

 

本届会议期间还举办了PSOGI执行委员会扩大常委会,会议讨论了腹膜肿瘤学发展的12项重要议题,包括在发展中国家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和技术培训等,执行委员会常委一致投票决定,第14届国际腹膜癌大会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第15届国际腹膜癌大会拟在印度孟买召开。


 


图3. PSOGI执行委员会扩大常委会议。从左到右依次为:Aditi Bhatt教授(印度)、Beate Rau教授(德国)、Ignace de Hingh教授(荷兰)、Mahdi Yahya Alzamanan教授(沙特阿拉伯)、Olivier Glehen教授(法国)、Diane Goere教授(法国)、Claudio Quadros教授(巴西)、Marcello Deraco教授(意大利,本届会议共同主席)、Paul H Sugarbaker教授(美国,本届会议共同主席)、Paolo Sammartino教授(意大利,本届会议共同主席)、David Morris教授(澳大利亚)、Brendan John Moran教授(英国)、Vic Verwaal教授(瑞典)、S.P. Somashekhar教授(印度)、李雁教授(中国)、Santiago Gonzalez-Moreno教授(西班牙)。

 

本次大会是新冠疫情过后首次举办的大型会议,备受国际同行重视。会议报告的研究内容丰富,成果亮点纷呈,延展研究宏大,纵深研究精辟,观点碰撞犀利,学术探讨深入,是一场学者盛会,学术盛宴,必将推动国际腹膜肿瘤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高潮


 

(首都医科大学腹膜肿瘤外科  李雁  苏延冬、马茹、吴合亮、杨锐)





全文转自:


https://mp.weixin.qq.com/s/X4T3PRG69xwyap6qfyo3UA


















最新文章

MORE+
MORE+